文章存档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很多大学生来信给我诉说一样苦恼: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特别郁闷的是有同学说:我发现自己以前做一件事还能坚持到最后,现在大学了就不能坚持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其实是需要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天生都是有意志薄弱的时刻,能总是做到自我控制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位大学生觉得自己原来能坚持而现在不能坚持,我想他说的以前应该指高中阶段吧。我给他的答案是想想你原来为什么容易坚持?

我猜测我的回答对他没有帮助,因为很少人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经验。除非他懂得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拆解成一件件相互独立的细节并加以审慎的思考。下面的文字就谈谈我的分析,我希望除了分析坚持以外,也让你们看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你开始慢慢更容易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进行宗教的祷告都好。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取得进展。

有很多朋友问我每天坚持回答大学生的问题累不累?我的答案是不累。如果没有意外中断的话,我每天大概是晚上10点到12点间才进行回复工作,虽然我要回复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集中快速回复,不需要我随时响应,而且我在固定的时间响应工作,也使我的工作保持在我能承受的节奏内,我的工作压力依然受控。

要是我养成随时看后台信息,随时看消息回应的习惯,这样会让我陷入碎片化响应的模式中,嗯,这不正是很多人刷微博的状态吗?这种模式会让你的兴趣和精力无法有效集中到一个主题上,进而导致你所有的事情都随注意力转移,而不是随意志力坚持。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按你的工作状态和方法做到这些产出是很累,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在玩游戏而已。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再观察高中和大学的不同,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高中的同学往往都是类似的行为模式,而大学里的同学各自兴趣不同,也许你想上自习的时候,你的好基友邀请来一盘“撸啊撸(LOL)”,这个时候你的事情重要还是朋友之间的响应重要?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乡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比如我的红颜知己“萧秋水”,我们就成为一种互相激励的关系。我的进步是她努力的理由,她的灵感是我工作的推进,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激励,最好的同伴教育。顺便说一句她也有微信公众账号,想关注的自己可以去搜。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在大学往往缺乏和你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你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一些211、985高校,为什么大家大学上自习的氛围依然浓厚?因为这里最大的行为模式就是考研和出国,或者加入优质精英社团。一旦你进入这样的学校,你很容易被这样的氛围同化,也就变成这样的人。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班委会,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班委会和学校,对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还有一位同学留言说: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我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我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我又特后悔,特纠结,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在这里,我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我有不想念书的念头,我很烦,特烦,可是我到底该咋办?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我要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就是能拿分,所以在高中这套课程体系所有的人都认同,它能帮你拿分。

但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和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你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不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通常从五岁开始),就可以学会自律的原则,避免只图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男孩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方休。对于六岁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时不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但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好吧,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4、我们根本就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作所为是否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6、我们的性格中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我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我还是想说: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按时吃早饭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可以看看《自控力》这本书。

女孩子该干什么

我的大学室友里有几个外国留学生。有一次,宿舍忽然跑水,我们几个女孩都叉着腰,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的砖头上给楼管打电话,只有她一个人挽着裤腿,光脚穿着橡胶拖鞋,泡在满屋子的脏水里……我们都劝她:“别干啦,这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情!”她停下来很认真地问我们:“那么女孩子应该干什么呢?”

大学毕业刚工作那会儿,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最基础的快递联络工作,每天负责通知快递来拉机器,或者等着快递把机器送到公司里由我签收。有时候,快递来了我不在工位上,机器就会被堆积在我的座位周围。我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北大毕业的女生,那些动辄10公斤的机器显然不应该由我来搬。所以如果没有男同事在身边,我宁可任由那些巨大的物体摆在最挡道儿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清洁工看不过眼,提出替我搬到仓库里去,我实在不好意思,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动手,一趟趟地把机器往仓库抬。

真的伸手去做才发现,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后来的日子里,我买了专业的拆卸工具,开始学着自己动手拆装机器,经常拖着货仓里的小推车跑来跑去,爬高上低地整理仓库,甚至稳稳当当地坐在大货车的货架上押货外出,几个月后,我既可以穿着小西装、颠着小碎步在办公室之间送交文件,也可以抬着20公斤的机器放到摄影师指定的地方,我再也没有抱怨过为什么不招一个男实习生。在年终公司的年会上,我的领导们感慨万分地说,那些传统意义上应该由男同事完成的事情,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丫头片子居然全部搞定了。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从来没有什么事情天生就被指定为男孩该做或女孩该做。

我们常常抱怨,大学四年,我们的成绩一向优于男生,在校内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丝毫不比他们逊色;可是有朝一日与社会接轨,无论是实习、社会调研还是求职,都会败下阵来,尤其是进入职场以后,明显后劲不足,如果有某个女孩幸运地成为高管或领头人,人们会立刻投去无比钦佩的目光。难道职场一定是男人的天下吗?我承认,某些行业确实对女孩存在偏见和歧视,但更多的原因恐怕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大家同样身处职场,拿着同等的工资,为什么女孩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所当然要比男孩干得少?为什么女孩就不能像男孩那样去奋斗?为什么女孩就不能在进入职场后一直保持大学时那股旺盛的学习动力?

谁和谁斗智斗勇

如今,杜拉拉成了无数女孩竞相模仿的职场导师。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杜拉拉学习厚黑学、洞悉办公室政治的一面,却自动忽略了她在入职之初焦头烂额,熬夜学习,以弱女子的肩膀扛起了预算、设计、施工、选材的大旗,最终圆满完成了琐碎的装修,这才第一次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

某天,我和久违的大学同学一起聚餐。她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你觉得你的工作快乐吗?”我说:“挺好的呀。”她又问:“那你们公司有勾心斗角,人事斗争吗?”我特认真地回答:“我不知道。”她不甘心地接着问:“那你会参与公司的团体帮派吗?”我反问:“有帮派吗?我不知道。”她扭动一下自己的坐姿继续追问:“你们同事会故意躲着你,或者故意欺负你吗?”我想了许久,说:“不知道哎。”她挠头问:“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吗?”我答:“没时间。”她最终感叹道:“难道你只关心自己手头的工作吗?”

我放下筷子认真地回答:“我每天要高效率地完成我的工作,尽量按时下班。回家后我要学习,要读大学没学透的古文,要更新博客,要写专栏,要为那本被出版社编辑追着的书准备提纲,还要随时和公益组织联系做项目,你觉得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别的事儿吗?”

我见过太多把精力分散于打扮、恋爱、四处打听八卦、热衷于毫无意义的小道消息的女孩。作为专栏作者,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女孩的来信,其中80%都像怨妇一般向我细数自己的职场抱怨。她们无比信任地把自己在职场上遇到的每一个小纠结详细说给我听,生怕我不了解她们所处的水深火热,比如谁歧视自己了,谁指桑骂槐地暗讽自己了,谁瞪了自己一眼,谁钩心斗角给自己穿小鞋了,谁压着自己不让升职了,谁上位了,谁不是东西了,然后向我请教该怎么办,该怎么和这些人斗智斗勇。

于是,这些从小努力学习,一直是人尖儿的女孩们就这么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慢慢耗尽了自己全部的激情与梦想,忘掉了她们大学时曾经精心策划的人生轨迹,错过了很多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男孩们从昔日大学校园里吊儿郎当、不务正业蜕变成职场精英。更可怕的是,这些女孩们慢慢会用“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总会磨平我的光芒”这样的鬼话来说服自己,也慢慢相信妈妈说的“女孩要安稳,不要来回乱跳槽”,老师说的“女孩要会健美操或瑜伽课,不要学什么跆拳道”,闺蜜说的“女孩要回归家庭,不要野心那么大”,然后让自己慢慢甘于平凡,从而丢掉了大学四年积累下的光荣与梦想,丢掉了自己的无畏与坚强。

我也有过从早到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职场颤巍巍讨生活的日子;我也有过因为老板一个脸色不对,一句话说得不好听,我提心吊胆一整天的日子;我也有过因为说错一句话得罪了同事,自己担忧到夜不能寐的日子。但是,当有一天我开始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专心于工作,我发现,我根本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为各种乱七八糟不靠谱的事情担忧。

虽然我身边仍然有无数的女孩在关注升职内幕、老板关系、比拼打扮,但我不想参与,也无力研究。我逃避到别处,只愿做个又宅又独的好员工,关注如何能将手中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用心地度过我工作的每一分钟,我希望从我手里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品,哪怕它只是一个PPT,一个Excel表格。

上得了……下得了……

大学毕业已经一年了,从最初的分散精力到重聚动力,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大学时代的梦想又呼啦飞回来了。那个瞬间,我开始明白曾见的那些分心有多愚蠢,我差点就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放弃自己多年的奋斗目标,放弃了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只存在于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美丽新世界。

再看看我的大学同学,一年前走出北大校门的那一刻,我们是一群多么心高气傲、动力十足、拥有广阔视野和胸怀的女孩。在大学里,我们动辄去英国交换,去美国调研,那个时候的我们觉得自己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会对工作变得斤斤计较?计较一个报告做的是不是心烦,计较一个箱子是不是应该由男同事搬,计较电脑中病毒是不是应该由男友来重装,计较生病了是不是必须有人陪着上医院,计较一双新鞋是否第一天穿就有了划痕……我们内心的全世界哪去了?

所以一年后的今天,我的很多女同学依然站在毕业时的起点上,而同班的男生不知何时已经悄悄跑到了我们的前头,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只能远远眺望他们的背影。

或许你会说,每个女孩都要面对现实,可是,如果我们就这样说服自己一点点怠惰下去,那么若干年后你就会变得和最普通的女孩一样,一样的家长里短,一样的房子车子孩子,一样的东家打折西家促销。我们曾经在大学校园里那么努力地让自己不安分、不妥协、不放弃,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殊途同归吗?

我们总是被教育“女孩子要柔弱一点,不要逞强,不要事事都会,要学会撒娇,让男孩来帮你做”。其实,每一个女孩生来都没有标签意识,那些所谓的你该这样、不该那样,都是后天环境强加给你的。曾经我也认为电脑技术这事儿不该我管,一个女孩子懂个这干什么?自然有男生排着队帮你做。直到有一天,工作强迫我要捧着说明书,——找到光驱和硬盘,判断CPU有多大,刻录机怎么用。当我扔掉内心的障碍,把一个坏了的电脑拆开又装好,然后详细地告诉女同事每一个部件有什么用,每一根线应该连在什么地方,每一个电路板是什么原理的时候,她只会觉得这个女孩子真棒。

在社会的期待下,我们慢慢变得知书达理,变成贤妻良母,变到白发苍苍。其实,那些男孩期待过的事情,比如设计一座房子、造一架飞机、成为技术牛人、精通物理和化学,那些想法也都曾存在于我们心里。只是我们习惯了拿性别当借口,放弃了进步的动力,于是眼睁睁地看着男孩成就了一段段传奇,谱写了一个个神话。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什么是新世纪女性的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或许这个并不是笑话,而是身为女孩应该努力达成的梦想。